对中国品牌出海的一些感悟

在过去,广告比较好做,现在,可太难了。 站内广告要做!站外广告也要做!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多了! 完全碎片化; 线上红利消失, 流量越来越贵。 现在品牌方做营销有点手足无措。 想要在如此艰难的营销环境中,用小钱办大事, 兼顾品牌和卖货, 没有两下子真不行。 那些为了守住流量,硬着头皮强推广告的广告主都亏的一塌糊涂。 越是艰难, 越要苦练营销能力!毕竟企业要生存。

*1*

我对品牌的研究, 始于最近几年在几家企业工作中的心得。被高价聘用, 自然想作出一番成绩。但每当在一家公司工作一段时间, 总是觉得自己格格不入。 这些公司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企业规模, 要么是亚马逊大卖家, 要么是传统的OEM工厂。 老板意识到单纯的依靠低价吸引消费者无法长期发展, 没有品牌影响力, 就很难在残酷的市场上击败竞争对手。 所以这些老板们开始张口闭口“做品牌”。 如果您也是老板, 不知道是不是和他们一样, 觉得找一个“空降”的市场部老大, 是一件特别值得怀疑的事情。 一方面希望这个新来的”资深老大“ 凭借光鲜的背景,来了以后能立竿见影; 另一方面在给予支持上又畏首畏尾,时刻保持警惕和怀疑。 这种问题之所以存在, 原因在于: 1.企业内在的基因, 决定了企业品牌意识不强。虽然嘴上说的好, 但是因为企业一路走来都是靠短线的推广, 有销量就行,无力考虑长期发展; 2.老板希望一边推广效果最大化, 一边尽可能减少营销费用。 3. 长期代工或严重依靠第三方电商平台生存的企业长期远离消费者,缺少对消费者的洞察, 不知道该如何做品牌

*2*

除了本身骨子里面的一点理想主义,从小时候开始,每当看到外国侵略的历史,每次听到各种辱华的新闻,我都是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国外生活的6年里, 更是看到各种不公, 祖国需要强大, 中国制造的品牌要首当其冲! 征服外国市场, 打败那些“纸老虎” 是我毕生的夙愿。 于是我开始近年来深入研究中国品牌出海, 力争结合中国企业的特点, 在实践中探究品牌整合营销方法论。“品牌说”我决心要做成系列, 结合中国品牌出海案例和海外消费洞察, 给中国企业出海以更好的警示。

*3*

中国企业应该一改以往“以产品推销为中心”的营销观念, 在品牌的整合营销中,消费者处于核心地位。对消费者深刻洞察, 建立用户画像,整合所有营销渠道为一个整体,统一输出一致的品牌形象和价值观。 通过一次又一次统一的推广方案的执行, 品牌不断提高品牌在用户心智上的排名。 品牌整合营销做到了传统营销方法做不到的事情: 把品牌定位和品牌形象这样高大上的品牌顶端设计和一个又一个市场部实际的推广方案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够做到最大化的提高推广效果, 品销合一, 减少推广费用浪费—既解决了渠道碎片化的问题, 又解决了老板关心的问题“我该如何低成本做品牌?”; 企业各部门能够形成一个整体, 高效分工, 各司其能, 服务整体营销目标,每个人都具备全局视野—打破部门墙, 让每一个人都有经营者思维, 目标目标, 高度透明, 老板不再猜疑“我的CMO每天在做什么?”; 建立和消费者的双向沟通, 从消费者需求出发, 创新品牌, 为品牌发展提供最大的驱动力—产品经理的产品规划因为 有消费数据和市场洞察做基础变得有说服力。 为什么大家现在都在说“品牌出海”而不是“跨境电商”? 因为品牌整合营销是当前中国企业提高长期价值的最佳方案! 通过系统化做品牌,企业不再定位不准, 不再找不到自己的特点,不再没有差异化; 通过系统化做品牌, 老板不会要么好高骛远, 要么妄自菲薄, 一切根据整体目标,整合所有渠道,最大化节约成本。通过系统化做品牌, 企业不再重视闭门造车, 疯狂自嗨, 创新源源不断。

 最后的话

对于很多中国企业老板来说, “ 做品牌” 还只停留在尝试阶段。 可以说没有老板的绝对支持, 打造品牌终究就是纸上谈兵。 希望关注品牌出海的中国的企业多多支持我们的《品牌说》专题。 做品牌 ,要耐得住寂寞, 忍得住孤独,大家一起共勉。

本文出自:智上,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0)
智上的头像智上
上一篇 2022年3月1日 23:25
下一篇 2022年6月16日 12:17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跨境电商和营销人专属的AI提示词精品课程,新鲜出炉!加入智上AI精英会,开通会员,提升职场AI技能,势不容缓!